黄金

杨易君:中国黄金市场构成及各自特点

  威尔鑫首席分析师杨易君

  目前中国黄金市场的构成现状

  目前中国黄金市场主要由如下几大市场构成: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银行纸黄金、金商投资性金条、各种纪念性金条、不成型的国内做市商、海外黄金市场在中国的场外延伸。其中不成型的国内做市商与海外黄金市场在中国的场外延伸,目前基本被定义为不受法律监管与保护的灰色市场。但总体来看,我国黄金市场类型还算基本全面。但各大市场却存在不少不太完善的地方,我认为有待于我们从完善的角度加以思考。而灰色黄金交易领域则有待于规范和发展新的市场予以补充。

  上海黄金交易所特点:

  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的品种已比较齐全,且交易时段也非常方便地涵盖了欧美主要交易时段,这对投资人控制市场风险相当重要,这也是金交所交易品种的亮点之一。

  但目前金交所客户资金管理模式似乎更适合以会员单位为主的机构投资参与。AU999与AU9999的品种主要体现为国内现货贸易。AU(T+D)为一方面现货贸易提供了套期保值途径,同时也适合机构和个人投资与投机。从交易量情况来看,09年1~9月,金交所黄金品种日成交量在18.2吨左右,其中AU(T+D)日均成交在11.2吨左右,占总交易量的61.5%。也就是说,金交所虽作为国内黄金现货贸易市场,但投资与投机性交易却在渐渐成为市场交易主流。这说明金交所在保持目前现货贸易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考虑加强投资与投机性交易的硬件建设。

  虽然目前金交所品种也对个人投资者实行了有条件开放,但尚未充分促进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其中主要原因是个人投资者的帐户资金管理存在不确定性的理论信用风险,目前个人参与金交所品种交易的资金是直接划转到会员机构或代理机构的公司帐户上,而没有实行类似证券、期货交易的独立资金托管。所以,一旦个人投资者所委托的交易经纪机构发生经营危机,则可能促使个人投资者遭遇信用风险。虽然目前国内尚未发生一例这样的信用纠纷,但如果发生,就会对这种资金托管模式下的交易信心形成较大打击,不利于市场发展与壮大。

  我个人推荐三种解决方案:

  一是交易所加强针对个人资金管理的交易与结算系统建设,在对会员单位的结算系统下建设针对个人结算的子系统。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资金托管人。

  二是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要求希望从事黄金经纪业务的会员单位与当地商业或地方银行建立合作,由银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客户资金托管人,每日实行无负债的资金结算。防止会员单位挪用客户资金形成信用风险。

  第三,由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类会员单位自身具备很高的信用。如果在前两种方法无法实施的前提下,不妨考虑该项经纪业务重点由信用等级很高的商业银行来重点担纲。但由于目前交易所非金融类会员单位的经纪业务往往附加赠送咨询服务,对市场的培育及发展壮大更有促进。所以对于这三种建议,首推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再次是第三种。

  (补充附注:在会议报告当天与上海黄金交易所顾问曾祥龙博士进行了更多沟通,目前关于客户资金信用风险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或将进一步扩展个人投资者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投资服务)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特点:

  上海期交所期金目前仅仅是期交易所中的一个品种。09年1~9月日均成交21.2吨,与金交易所平分秋色。期交所期金在08年推出,但从08年期金推出前的07年来看,上海金交所日均成交约7.5吨,而09年日均成交出现了翻倍增长,可见黄金期货的推出并未影响金易所的交易壮大,故期交所与金交所并不是在抢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而是在相得益彰的共同发展中壮大,在共同的市场培养中壮大。从美国COMEX市场中期金09年1~8月成交量来看,日均成交12.244万手(尚未计算日均约合1.5万手的黄金期权交易量),约合380.8吨,进入9月消费旺季后的成交量增加更明显。期交所期金与金交所现货金交易日均总量,也仅仅只相当于COMEX期金市场的1/10交易份额,故两市都存容量成倍放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金交所与期交所作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先驱,市场发展应该放眼于中国日渐崛起后的未来全球,而不单是国内的良性竞争。

  银行纸黄金特点: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推出了各自的纸黄金业务,并且不少银行实行24小时不间断交易。目前银行的纸黄金交易也是一种做市商交易,银行充当所有买家的卖家,充当所有卖家的买家。以国际现货金价为参照,不涉及保证金交易,风险相对较小。比较适合投资人进行波段或中线操作,也可作为投资人检验自己是否适合黄金衍生品交易的试验田。

  既然银行纸黄金也是一种做市商交易,那么可能会对客户净头寸进行风险对冲。而目前银行对冲风险的国内市场只有上海金交所和上海期交所。所以银行纸黄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会促进金交所与期交所的交易壮大,这从商业银行近年的场内交易增量可以看出。

  如果说银行纸黄金交易模式还需要什么补充,那应该是空头操作机制。如果银行纸黄金建立非保证金空头操作机制,将进一步刺激市场投机偏好,应该会对市场形成成倍促进作用。而其作为做市商的风险对冲需求也会促进金交所与期交所的场内交易壮大。而整个黄金市场交易量的扩大无疑增强了交易的流动性与有效性。具备空头机制的银行纸黄金交易将是投资人通往黄金衍生品市场的更好试验田。率先开展纸黄金空头交易机制的银行无疑将获得抢占市场的先机。

  投资性金条特点:

  目前投资性金条零售市场应该是“乱市”出英雄,“乱市”树品牌的阶段。企业应该尽可能自己把握原材料采购,以及原材料保值的市场操作风险,降低投资人交易成本。把投资性金条的零售市场做出品牌,通过薄利多销做大,而不是简单追求利润率做强。比如我有100家门店,每家年盈利300万,年总计就是3亿盈利。而如果我总计10家门店,每家年盈利800万,利润也只有8000万。所以,对目前投资性金条的零售市场,我认为企业应该将做大、做品牌占领市场放在首位,而不是简单追求市场混沌中的零售暴利。黄金是最同质化的金融商品,当市场逐渐成熟后,投资人知道该怎样进行理性选择。可能有的企业会忧虑资金周转,但银行应该非常乐意接受黄金抵押贷款。故与银行建立灵活的黄金抵押合作应该能够解决企业资金流动问题。

  纪念性金条特点:

  目前投资人更难从纪念性金条中获得具备收藏价值的投资溢价。此外,纪念性金条的民间市场很不发达,纪念性金条的流动往往只在销售商与投资人之间,难以见到在投资人与投资人之间流动。销售商对投资型金条的回购也仅当黄金原材料回购,根本无从体现纪念性金条的收藏概念溢价,或者说销售商也不认可其存在的收藏溢价。纪念性金条应该由国家法定造币单位,或国家针对某历史题材指定单位生产。

  纪念性金条应该存在纪念性题材的投资溢价,但目前最主要问题是缺少纪念性金条、金币的自由流通市场。纪念性金条、金币的发行单位不妨可以考虑在该领域市场建设上多下功夫。

  不成型的国内做市商、海外黄金市场在中国的场外延伸:

  这个市场是我认为最需要理顺,以及加强发展。目前国内做市商模式主要由银行纸黄金和一般金商的做市商模式组成。前面我已经讲过银行纸黄金是做市商模式,可时时进行回购的投资性金条交易也是一种做市商模式,但不涉及保证金。

  此外,部分国内金商建立的涉及杠杆比例不等的保证金交易模式,以及部分海外市场在中国通过网络交易的场外延伸,因其在国内不受法律保护和不受相关机构监管,被俗称为灰色市场。但就是这个所谓的灰色市场,多年来一直魅力不减。本公司每天都会接到不少投资人电话,希望我们为其推荐场外保证金交易平台。当然,我们不会做推荐。目前这个平台的优缺点是这样的:

  从缺点来看:目前这种场外保证金做市商模式面临的最大缺点是法律监管空白的信用风险。就国内这种场外做市商模式而言,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有做市商资本金普遍达不到金融做市商应该具备的标准,做市商自身的混业经营业容易对做市商业务产生较大影响,即国内由部分金商自发形成的做市商,其抗意外的风险能力较差,这会对参与该平台交易的投资人带来较大信用风险。就国外黄金市场在中国的场外延伸而言,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在于出现纠纷时缺乏法律保护,中国法律可能鞭长莫及。此外,过多的中间环节也增加了投资人面临的信用风险。

  从优点来看:这种场外做市商模式交易灵活,交易有效性高,是对场内交易的必要补充。其灵活的交易模式主要体现在几乎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便捷上。

  对于这种非常受投资人欢迎的交易模式,这几年国家一直采用“堵”的形式予以打击抵制,而不是积极地建立相应平台予以输导。但国家对这种场外的灰色交易并未达到彻底根除目,据我所知,在05~08年间,所有涉及黄金业务的企业中,至少90%的企业都有通往海外的黄金交易渠道。我国场外的灰色黄金交易量远远大于场内交易。而就是今天,我国场外黄金的灰色交易量可能也不会比期交所与金交所交易总量少。

  可见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个市场来迎合黄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堵”。中国的黄金市场要彻底达到国际化,想要具备黄金交易的定价权,这个市场的建立显得不可或缺。

  在建立这个市场的过程中,缺点非常容易控制。商业银行应该是最佳选择,雄厚的资本金与信用保证是该平台建立的必要条件。此外,现在的上海黄金交易所也可以谋求与商业银行的共同合作来建立这个市场。08年2月,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曾推出30倍杠杆的黄金保证金场外交易模式,得到了投资人积极响应,但在同年6月被央行叫停,9月测底清盘。对此,站在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的角度上看,本人确实不太理解。希望管理层的准备工作不要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