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央行售金对金价有什么影响?

  各国中央银行在市场上抛售的黄金是黄金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各国中央银行曾是黄金的最大持有者。各国央行售金对金价的影响最大、最直接。20世纪八九十代,各国央行持续沽售黄金,令黄金持续回软,曾一度跌至251.9美元/盎司的历史低位。在苏联解体前的十多年中,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出产国,苏联经常在农业收成不佳的年度中,抛售黄金换取外汇,对金价的下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9年,金价处于历史低谷,而欧元区各国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纷纷抛售库存的黄金。为了避免无节制的抛售将金价彻底打垮,1999年9月26曰,欧洲14个国家央行加上欧洲央行联合签署了一个协定——“央行售金协定”(CBGA),又称华盛顿协议,协议规定在此后的5年中,签约国每年只允许抛售400吨黄金。

  5年后的2004年的9月27日,央行售金协定第二期(CBGA2)被续签,而且考虑到当时金价复苏,因此每年限售数量被提高为500吨。从协议签署后欧元区各国央行售金的实际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并略微超过售金额。

  但2006年却大为不同,欧元区各国央行在2006年远低于500吨的限额。究其原因,是金价大幅飙升,黄金储备的价值日渐受到央行的关注。

  尽管如此,欧元区各国央行售金仍然对金价造成了很大的打压。2006年5月中旬以后的5周时间,欧元区各国央行抛售黄金,使得金价从每盎司730美元急剧下挫至575美元。同年9月,欧元区各国央行50吨的黄金抛售量又使得金价从每盎司605美元下跌至565美元。

  欧元区各国央行后来的售金活动对金价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在2007年4月下旬,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690美元之前的5周时间里,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欧元区各央行在市场上抛售了近80吨黄金,但是黄金价格在这段时间里不跌反涨。5月,它们又抛售了大约90吨的黄金。在大规模、大强度的抛售行为下,金价并没有上演跳水下挫、一跌不回的行情,而是在承压下挫的过程中3次反弹。在13周内,总共抛售了170吨黄金,在这段时间内抛售如此之多的黄金才使得金价每盎司下降了40美元左右,而且价格还不是直线下降。

  1966年至2007年,世界黄金存量从7.6万吨增加到15.7万吨,各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存量从38257吨下降至28583吨,私人持有的黄金量从37743吨上升至128417吨,私人持有的黄金占世界黄金存量的百分比从49.66%升至81.8%。而各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1年的时间里净抛售了9674吨黄金,其持有的黄金占世界存量的百分比从50.34%降至18.2%。

  考虑到很多数据并未公开,比如央行借给银行进行套现投资的黄金数量(可能达到1.5万吨),一些央行未公布出售黄金的数遣,以及美联储是否还持有8000多吨黄金,目前得出的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存量只是一个估值。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在近40多年时间里,世界黄金存量已经有90%以上转移到私人投资者手中,可供央行抛售的筹码越来越少,所以央行抛售和借出黄金对金价的打压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2009年8月7日,欧元区各国央行和其他18个国家的央行签署了新的为期5年的“央行售金协议”。新的售金协议为期5年,到2014年该协议作废时为止,每年的售金限额为400吨。9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决定,将出售403.3吨黄金储备。此后市场有传言称,中国政府有意购买IMF出售的黄金,但一直未经证实。

  在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央行正在对黄金进行重新评估。截至2010年9月,新的《央行售金协议>实施满一年时,签约方共售出6.2吨黄金,同比降96%。这是该协定于1999年签订以来最低的年售金总量,远低于2004至2005年度497吨的峰值水平。

  综合来看,必须认识到,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大规模央行售金已经成为历史。

  大规模售金行动的消失,对金价有着重要影响:一是一个重要的黄金供应源撤出了市场,二是它为金价提供了心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