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黄金期货是如何产生的?

  黄金期货的产生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当时的罗马议会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就曾是这样的中心交易场所。到12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的发展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1251年,英国大宪章式允许外国商人到英国参加季节性交易会。后来,在贸易中出现了对在途货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购买,进而买卖文件合同的现象。1571年,英国创建了实际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一—伦敦皇家交易所,后来在其原址上成立了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其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谷物交易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开设了咖啡交易所。166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毁于伦敦大火,但交易仍在当时伦敦城的几家咖啡馆中继续进行。17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国巴黎诞生。之后,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产生,187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产生,187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产生,1885年,法国期货市场产生。黄金期货交易就是指黄金期货合约的买卖,它是在黄金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众所周知,数百年来,黄金一直作为国内外交往的重要媒介。其中,1816年,英国率先以黄金作为支持通货的标准,将英镑金币作为基本货币单位,从而黄金第一次正式作为货币商品而发挥作用。至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间的结算须采用金块或金币支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濒于崩溃。1922年,美国将金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在此制度下,国际间支付既可用黄金结算,也可用美元结算,这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所持有的美元承扭兑换黄金的义务。1931年,世界性经济退最为严重,英国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为保持美国银行的稳定性,美国政府通过宣布禁止囤储和公开出口黄金的命令打破黄金与美元的“挂钩关系”。1933年,美国的黄金官价从1869年以来一直保持的每盎司20美元调整为每盎司35美元,这黄金官价一直持续到197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经济与金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世界主要贸易国于1943年相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就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法国分别提交的关于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收支体系的建议进行讨论。会议在美、英两国各自做出妥协的基础上,于1944年7月达成并签署了世界货币基金协定条款。该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货币的黄金平价与美元的黄金平价相挂钩,货币的黄金平价与美元的黄金平价相拄钩,也就是说,确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格局。规定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及1英镑等于4.03美元,还规定了汇率变动的幅度,围绕官定价格±1%变动,超过这个幅度西方国家政府有义务维持这个官定的汇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都已实行了纸币流通制,所说的含金量也只是各国官方宣布的标准,并不代表实际货币到底含有多少金量,为防止货币制度出现混乱,要求作为中心货币的美元要保持稳定,美国政府要保证按黄金官价(1美元=0.888671克纯金)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并要使市场的金价保持1盎司金=35美元的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很强大,差不多集中了全世界黄金的3/4,最高时达246亿美元,而当时的西欧和日本处于恢复时期,无法和美国的经济相抗衡,所以美国有能力维持美元和黄金的正式比价,这段时间大约为15年左右。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已经从战后的废墟中恢复了过来,而美国经济却在走下坡路,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美元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市场上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1960-1968年,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挽救美元的措施,但无济于事。美国已无能力维持市场上的黄金官价水平。1968年,国际黄金市场出现了黄金双价制,即对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美国政府仍保证按35美元兑换1盎司纯金;但对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则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涨落,美国政府不负责维持。

  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国际收支不断恶化,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在国内冻结工资和物价,在国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与此同时,美元对黄金贬值78%,从而使黄金官价提高至每盎司38美元。1973年,美国的对外收支逆差已高达近60亿美元,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法定贬值,黄金官价相应提高至每盎司42.22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维持了大约25年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阶段,而黄金价格,包括中央银行间的价格,则像脱缰之马,再也无法控制了,世界黄金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新的时代里,黄金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自由交易,但与此同时,黄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开始显现出来,于是促进了具有价格导向和风险转移功能的期货交易机制引入到了黄金市场,从而出现了黄金期货交易。其中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的温尼伯商品交易所最先开办黄金期货交易,但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1975年,美国的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办黄金期货交易,一举获得成功,从而带动了世界黄金期货市场的发展。除美国以外,1978年11月新加坡、1980年中国香港、1981年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等地都开办了黄金期货交易,2008年1月9日,中国内地的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如今纽约商品交易所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所。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9月11日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2007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黄金期货合约。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合约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黄金是一种兼具金融和商品多重属性的贵金属,黄金期货的上市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完善期货市场、发展黄金市场以及繁荣我国金融市场的需要。推出黄金期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现货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有利于打击黄金变相期货交易,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三是有利于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利用黄金期货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上海期货交易所一直把黄金期货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品种,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准备。根据2007年年初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关于“积极研究开发石油、黄金等商品期货以及债券类金融期货品种”的部署,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07年2月14日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关于拓展贵金属品种推出黄金期货的请示》。此后,对推出黄金期货进行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是完成了黄金期货合约、制度、规则、流程的设计和制订「作。二是完成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三是在技术方面做好准备。四是获得市场相关机构的认同。黄金期货获批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稳步有序地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在充分借鉴国际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广泛听取市场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为投资者服务,更有利于风险控制这两个核心问题,审慎论证确定合约交易单位,设计符合我国市场实际的黄金期货合约和相关业务规则。二是与有关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指定交割金库合作,并积极发展新会员,引人包括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内的自营会员。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增强会员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师、分析师研修班以及在全国几十座城市举办黄金期货投资报告会等形式,使投资者掌握期货基本原理、交易方式,熟悉黄金期货的风险特性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对如何正确认识黄金期货合约大小、保证金比例、自然人客户不能进行实物交割等问题向社会公众进行详细解释,日的是通过风险教育进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黄金生产、加工、贸易企业,金融机构及广大投资者都迫切需要合法而高效的渠道来规避黄金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这三大主体是黄金期货的主要服务对象。

  对于黄金行业相关企业来说,我国是世界主要的黄金生广国及消费国,但长期以来,由于黄金期货的缺位,黄金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对冲风险。随着国际金价的不断高涨,中国黄金行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集中,迫切需要自已的黄金期货交易来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包括黄金期货在内的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投资者无论是从自身资产配置还是从管理客户风险的角度,都可将黄金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来使用;参与市场的多元化、产品工具的多元化也有助于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黄金期货的推出,使投资者有了合法且更加安全的投资渠道。黄金期货交易规范化也有利于市场监管和运作规范,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