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什么是金银本位制?什么是金块本位制?金银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

  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是“单本位制”的对称,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铸币均为主币,均可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的效力,也就是国家赋于金银币的无限支付能力。更在16-18世纪曾被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复本位制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1663年英国铸造的金币“基尼”与原来的银币“先令”,就是按市场比价同时流通的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称“两币位制”,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主要原因是金银同时充当本位币与货币人的独占性、排它性相矛盾。在平行本位制下,商品出现双重价格并随市场金银比价的变动而波动,使商品价格和交易处于混乱状态。在双本位制下,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市场比价偏离法定比价,实际流通的只有市场比价较低的一种金属货币,从而使较贵金属的货币如金,就被“驱逐出市场”,即通常所称的格雷欣法则作用。因此,复本位制不适合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从19世纪起,英国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放弃金银本位制改用金本位制,即单本位制。

  什么是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也称金条本位制,是1925年开始出现的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各国为了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阻止黄金外流,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将流通中的金币全部收回,完全使用不能兑现的纸币。战后,各国工业生产逐渐恢复,经济局势有所好转。到1925年,英国首先采用了金块本位制,维护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接着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也先后仿照实行。

  其特点是:国内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如1925年英国规定,每次兑换至少须400盎司。这样,按当时的计算,大约,需1560英镑和21.5万法国法郎,显然不是一般入所能兑换得起的。所以金块实际上只是作为办理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金块本位制虽不许自己铸造金币,但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并有黄金官价s允许黄金自由输出、输入或外汇自由交易。由于不许制造金币,政府节省了大量的黄金和费用。

  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连这种金块本位制也无力维持,于1931年宣布废止,英镑成为完全不能兑现的纸币。法国由于当时国际收支情况较好,黄金储备比较充裕,危机稍晚于其他国家,金块本位制得以延续下去。但是到了1936年10月,终于也被废止。随后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这种制度是取消黄金保证的一种信用制度,而国家证券成为信用货币的主要保证。这意味着货币发行不是依经济需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信贷。信用货币过多发行,必然导致贬值。

  在欧洲国家1933年后放弃金块本位制的时候,1934年美国还实行过一种有限金块本位制。国内不铸造和流通金铸币,也不发行和流通金证券;但美元可以兑换金块,不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美国财政部只向外国中央银行或官方机构出售黄金,以及供应“合法的”国内工业、艺术和专业使用黄金。而在国内流通的都是信用货币。支票、纸币和硬辅币。1971年8月美国因连续的经济恶化,通货膨胀等因素,单方面全部停止美元对黄金的兑换,有限金块本位制也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