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香港金王是谁?香港金王的美称是如何得来的?胡汉辉的金银业成就有哪些?

  香港金王

  香港金王是人们给已故的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胡汉辉的美称。

  胡汉辉先生1922年生于广东顺德。其父胡儒剑是顺德的丝商。当时广东的银业巨子,大半是顺德人。因为顺德不是鱼米之乡,还是生丝的产地。“广丝”和江浙的“湖丝”一向都是外商殷求的货品。和外商交易,就有外汇的需求,于是顺德商人就顺理成章地开起银号和钱庄。小时的胡汉辉就跟父亲跑街,看大人买卖外汇,间中也炒买黄金。幼时的胡汉辉对金银业的经营耳濡目染,发生了兴趣。

  抗战结束后,胡汉辉扎进外汇商号当学徒。1950年,学徒不足一年的胡汉辉,便信心十足地与邹伯河等人开设了“利昌金号”,以帆船为商标,经营买卖铸造金条,当时规模不大,仅属家庭式经营。

  1955年胡汉辉开始在金银业“入流”;当选为金银业贸易场候补理事。有权发言,但没权表决。但也说明胡汉辉开始在金银业贸易场崭露头角。

  当业务扩充后,胡汉辉凭着对金市的敏锐分析,认为在短期内金价会上涨,于是他下了:一次大赌注,购入3000两黄金。这在当时的香港,已是相当大的数了。购进后,虽有些犹豫,因为如果金价下跌,可就把老底赔光。如果不涨价,那么大笔资金压死,金子脱不了手。这时,不仅要有强有力的洞察力,而且还要有勇气和魅力。因为成功,就需要这二者共存。胡汉辉经过仔细衡量,坚信自己的判断,于是做出:令人惊叹的举措,再次购入4000两黄金。他成功了,自信和勇气给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后来人们分析说,胡汉辉踏上巨富之路,这是一次转折点。金银贸易场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了。但令人佩服的事还有其他。

  在对待应不应该禁止上海帮的“对敲”和在贸易场内打手势问题上,胡汉辉赢得更多人的敬佩。“对敲”是金银业与股票业特有的名词,也就是经纪人与买卖双方施行场外交易,贸易场利益受损。因为本来场内做的生意,让做“对敲”的经纪人吃去了。而且“对敲”没有规章制度保证,双方买卖都十分危险。有鉴于此,金银业贸易场各理事一致反对“对敲”,一发现有此现象,马上搜证捉人,开除会籍,吊销会员牌照,不准再做金银生意。

  但在反对“对敲”时,有人连上海蒂始创的密码手势报价也一块禁止。那时上海人分秒必争,一到贸易场。便放个高凳,一人坐其上,居高临下,全场形势一目了然;另一人则去打电话,抓住台电话不放。金市行情,贵平神速,凳上的人以密码手势将行情随时报知打电话者,效率大大提高。胡汉辉虽属广东人,但居理力争,为上海人说话,密码手势报价得以存在,上海保住“高凳”优势,使众人不得不佩服投地。1964年胡先生便荣任副理事长,1970年后任理事长,一年一届,连任15届。

  后来,胡汉辉见股市十分兴旺,便组织友人一起于1971年成立金银证券交易所,并出任主席,奠定了他在证券交易领域的地位。在金市赚了钱,他象其他富家一样也发展房地产,并取得丰厚的财源。

  1974年,美国首次公开拍买黄金,华盛顿拍买现场,他和他儿子是席上仅有的香港人。

  之后,他周游五大洲,去非洲金矿视察产金情况,向各国银行及政府宣扬香港黄金市场的优越条件,并终于达到目的,香港被公认为世界著名金市之一。

  由胡汉辉公司所铸造的金条,1973年占香港金银贸易场成交额的27.6%,1974年升至39%,1978年则达87%。胡汉辉已稳执金市牛耳。逐渐地,人们称胡汉辉先生为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