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投资去向扑朔迷离,选产品要看风险算费用
日前市民刘先生准备买某银行发行的一款组合类理财产品,可翻遍说明书却找不到产品的投资去向是哪里。销售人员告诉他:“不用知道得那么详细,这是低风险的产品,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刘先生说,“我把钱给银行,总要知道银行用它干啥了吧。”
说明书语焉不详
仔细研究这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该产品投资的是“信托融资项目”以及“不低于30%的债券和存款”,至于到底投资的是哪个信托融资项目、比例多少等关键的问题,投资者一无所知。查阅了各行对这类产品的说明,均未透露具体投资的资产和各自的投资比例。
变相规避监管
国金证券银行业研究员李伟奇认为,组合投资类产品投资方向和比例的不明确也是变相规避监管的一种方式。“由于没有限定投资比例,就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向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会给统计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规模带来很大困难。”
他说,多数该类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产品运作失败或发行主体违规投资高风险产品可能造成产品本金损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产品披露的低透明度容易滋生监管套利。“组合管理类产品已基本具备基金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但其受到的监管力度和基本信息披露却远远低于基金。”他说,批一只基金要经过很多程序和市场调查,在合适的时机才能推出足够成熟的基金。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却非常容易。
“有些理财产品在设计之初明显有瑕疵,运作也比较混乱,它的资金流向、利益分配都不透明。资金运用方向上没有监管的条文,对信息披露没有强制要求,只能靠银行系统内部风险监管,以保障资金正常运用。而且没有几家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能真正做起来。”李伟奇说。
某私募基金公司总裁这样评价理财产品:它的募集形式是公募,但在信息的披露上却连私募都不如,操作上其实只有营销机构,没有专业的操作机构,因为很多银行本身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专家建议:
决策前多研究合同
银行理财纠纷说到底问题的落脚点在合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说,格式合同最容易滋生权利义务不均衡的霸王条款。在银行理财合同的免责条款中,所呈现出的几乎都是对制定方免责的到位叙述,对购买方的考虑则欠周全。绝对性的字词如“完全符合”等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不太公平的说法,因为客户在知晓要求的广度和深度上受很多障碍限制,签了也还是不知道,但一旦起了纠纷,这就是证据了。
“现在的银行理财合同早已突破传统简单的合同关系,涉及法律关系交叉复杂,颇具混合契约色彩。而银行理财产品很多方面的内容缺乏司法解释,投资者并不能拿这些东西告银行说他违约了,尽管宣传材料和实际的理财产品不一致,也只能回归到所谓的合同上去分析问题。”上述律师提醒:“客户对银行的合同组成部分应有明确的认识,合同的附件、产品说明书、风险提示书等都会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要注意连贯,只看合同的一部分不行,要认真地阅读每一部分并及时进行咨询。”
选产品要看风险算费用
在银信合作产品被规范后,银行理财市场的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投资者而言,高风险、高收益的信贷类产品逐渐退出后,选择理财产品难度随着上升。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不等于存款,除了有明确收益保障的产品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且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和提前赎回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在关注收益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风险和费用等问题。
近期,随着信贷类产品低迷,结构类产品以其相对较高的收益率获得投资者广泛关注,而银行发行该类产品热情随之上升。根据普益财富最新统计,8月13日至8月19日的7天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前一周大幅增加13款,而据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上周在售116款银行理财产品中,结构性产品占比也达16%。
单从最高预期收益率看,结构性产品确有其优势。如花旗银行今年6月25日发行的“挂钩中国和新加坡指数基金”1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最高预期收益率可达37%。而恒生银行7月7日发行的“月月赏”股票挂钩部分保本美元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达36%。其他同类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也多在10%以上,与预期年化收益率2%-3%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相比,显然很有吸引力。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虽然最高预期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要拿到最高收益率可能性极低。以花旗银行“挂钩中国和新加坡指数基金”为例,其挂钩标的为盈富基金、新华富时
A50中国指数基金、MSCI新加坡指数基金。若要实现潜在最高到期投资收益率37%,需同时满足在观测期内从未发生触发事件,且最后估值日3只挂钩基金表现均等于37%等条件。若在观察期内,挂钩标的涨幅已触及37%,则实际年化收益率仅2.25%;而若到期时,任一挂钩标涨幅等于或小于零,则投资者只能拿回本金。
业内人士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属高风险投资产品,如果市场情况与投资者观点不同,则投资者只能在产品到期时获得受保障部分的投资本金。而近年来结构性产品发生“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并不少见,仅今年就已有约20款银行结构性产品出现了“零收益”。
除了关注风险,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关注理财产品相关费用,一方面,部分产品会收取销售服务费、管理费等,另一方面,若投资者提前赎回产品,银行一般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提前赎回额外违约金,数额一般在认购额2%-3%,因此投资者不可忽略这一问题,以免相关费用吞噬产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