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
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几乎没有黄金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对黄金一直实行严格的控制,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国家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
为了加强对黄金和白银的管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中金银的需要,取缔黄金和白银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确定了国家对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原则,规定境内机构的一切黄金收入和支出,都纳人国家金银收支计划。《条例》还确定了黄金的主管机关为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国家黄金储备、黄金的收购与配售,并会同物价部门制定和管理黄金收购与配售价格,审批加工、销售、经营的黄金制品,管理和检查黄金市场。《条例》保护个人合法所得的黄金,但是禁止境内切单位和个人计价使用黄金,私下买卖和借贷抵押黄金。《条例》还规定携带黄金人境的数量不受限制,但是必须向海关申报登记。携带黄金出境,需要提供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证明或者原入境时的申报单登记的黄金携带数量;将在境内购买的黄金饰品带出境要提供国内经营金银制品的单位开具的特种发货票;个人出境允许携带黄金饰品1市两(31.25克)。境内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从国外进口黄金做产品原料的数量不限,但出口含黄金量较高的产品,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放行。
198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为黄金商品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在国内恢复了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迈出了开放金银市场的第一步。
1993年9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1993〕63号文件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黄金经济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将1983年的《金银管理条例》规定的固定定价改为浮动定价,确定了中国黄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2001-2005)纲要将建立黄金市场纳入日程。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的恢复。上海黄金交易所自开业以来,业务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世界上成熟的黄金市场体系相比,中国的黄金市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黄金和黄金市场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应有的积极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市场比较封闭、交易品种单一、市场规模小。
为了更好地发挥黄金的经济职能,发挥黄金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改进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加快发展中国的黄金市场。
2004年9月6日,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04贵金属年会(上海)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中国黄金市场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二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由现货交易为主向衍生品交易为主的转变;三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为实现这三个转变,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做了很多努力,黄金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合约的批复》(证监期货字〔2007158号)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开展黄金期货交易其有重要意义是有利于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利用黄金期货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现货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三是有利于打击黄金变相期货交易,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黄金期货的推出将为有色企业提供另一个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生产经营,管理黄金价格风险的工其。黄金期货的上市将谱写中国黄金市场新的篇章。
我国自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和2008年1月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品种的推出至今,黄金市场形成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中国的黄金市场迈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参与者不断充实,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日益丰富,政策法规逐渐健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
21世纪初以来的中国黄金市场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黄金现货市场与黄金期货市场双轮驱动,实金交易与衍生品交易共同发展
在黄金现货市场的基础上,2008年1月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黄金期货交易品种,从而形成了黄金现货市场与黄金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黄金现货市场因为价格波动而需要建立一种分散和转移市场风险的机制,这个机制在目前条件下自然由黄金期货市场来担当,这也是我国黄金市场不断成熟、壮大的必然要求。
在黄金现货市场上,上海黄金交易所2010年黄金共成交6051.50吨,总成交金额16157.81亿元。
在黄金期货市场上,上海期货交易所2010年黄金期货交易共成交67941万手,总成交金额1829191亿元。
2、黄金市场各类型参与主体不断完善
自我国黄金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形成以来,黄金市场的参与主体不断完善,涵盖了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黄金交易所、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黄金生产企业、用金企业、黄金经销商、经纪公司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市场参与主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必将对活跃黄金交易市场、推动黄金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金投资的队伍不断壮大和黄金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的大量涌现反映了我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格局。
3、黄金市场的交易标的不断丰富
黄金市场的交易标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金条、金币、纸黄金和黄金行生品合约。每类产品又有多种不同的交易品种,并跨越商品和金融两大市场,这是黄金市场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金条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是我国金条交易的主渠道,占全国黄金交易总量的绝大多数份额,成立之初,其会员为黄金生产企业、用金企业和商业银行,后来又逐渐增加了一些投资机构。
2003年,在成都上市的高赛尔金条是我国最早上市的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金条产品,由2000年香港金银路公司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合资成立的高赛尔公司发行,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成都金银精炼厂制造。2004年,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向民众推出“中金投资金条”,全额现货交易。
2004年,成都天鑫洋金业有限公司推出了“金娃娃”投资金条。2005年,山东招金集团推出了“招金”标准金条投资业务。我国的实金交易市场的现状是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主导,企业交易平台为辅,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尚待发展。
金币市场。一般来说,官方发行的金币分为普制金币和纪念金币两种。普制金币是国家发行或授权连续发行的无数量限制的,有一定重量与成色的金币。纪念金币是国家发行或授权发行的非连续性限量金币,大多也有法偿面值。
我国从1979年开始发行金币,主要有纪念金币和熊猫系列金币两种类型。1979年,我国首先发行的是纪念型金币,至今已发行各种题材的纪念金币近1500种,分为十大系列。1982年,我国开始发行熊猫系列金币,每年发行套。我国的熊猫金币与美国鹰扬金币、加拿大枫叶金币、澳大利亚袋鼠金币、南非克鲁格金币并列为五大国际金币之一,并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纸黄金市场。纸黄金是相对于实金标的而言的,指可以免除黄金实物换于而产生的交割流转过程的黄金交易标的,具体形态可能是证书、账号或存单等,纸黄金实现了黄金交易标的的纸质化。
从广义来说,纸黄金市场包括以下一些产品:黄金账号、黄金累计账号、黄金存折、黄金存单、抵押融资合约、杠杆契约、交易所内交易的黄金基金(ETF)、黄金基金、黄金股票等。
从狭义来说,纸黄金仅指黄金账号的相关产品,诸如目前市场上分别由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黄金宝”、“金行家”和“龙鼎金”。随着黄金投资市场的不断成熟,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相关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
黄金衍生品市场。黄金衍生品可以分为四类:远期合约、期货、互换和期权,在这四种衍生品基础之上又派生出了许多不同的衍生产品。从国际上现存的成熟的黄金市场建立模式来看,黄金期货等场内衍生品一般是作为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而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是做市商主导的市场,而做市商又主要是商业银行,他们是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目前黄金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在上海期货交易所。
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快速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潮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日益富裕,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发达,中国的黄金市场必将成为世界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